close

2009-03-24/經濟日報/A13/產業商業2 記者/費家琪】

 

從近三年來傳統唱片行關了一間又一間,可以看出台灣的音樂產業發展陷入瓶頸,這不僅是台灣的問題,全球的音樂產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蘋果藉由iPod音樂播放器來發展數位音樂商店,為音樂市場找出一個新的營運模式,但是數位音樂在國外能有利基,與當地社會重視智財權有關,但同樣的營運模式在台灣未必會成功,習慣於使用免費下載的台灣用戶,是否能接受新的付費模式,是一大考驗。

 

音樂與手機的結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手機正逐步在替代既有MP3的市場,尤其在蘋果投入發展手機後,這種脈絡更加明朗,而且在行動電話的加值服務中,音樂也一直是相當有賣點的服務,因此各方業者才會一直想從行動音樂市場中找到商機。

 

但是這會是藍海嗎?

 

或許,業界要思考的是,應打破既有的商業營運模式,不再靠唱片的發片來獲利,而是藉由塑造出藝人的魅力後,再藉由周邊的演唱會、相關衍生性產品來賺錢,有如Google提供免費的搜尋功能,但透過關鍵字收費、網路廣告等,來營造獲利模式,這才會是真正的藍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IT 的頭像
    CBIT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

    C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