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30/經濟日報/C1版/光纖寬頻論壇 李正宗/策劃‧撰稿】
由於近年來越來越多元化的影音分享服務,例如YouTube 、P2P、Video Blog、Online Game的火熱風行,在高畫質影像、互動分享的趨勢下,消費者頻寬速率需求與日俱增。
為滿足市場需要,對抗中華電信光世代競爭,有線電視系統自DOCSIS3.0技術確定,即規劃更高上網速率提供消費者使用。從台灣大寬頻-台固媒體率先提出30M上網速率開打,隨即凱擘台北旗下四家系統台亦推出光特快30M急速飆網,高速上網時代宣告來臨。雖然全台僅限少數區域民眾有機會享受超高速上網,但隨之業者光纖網路涵蓋擴增,民眾高速上網的選擇將會更多。
現階段國內有線電視主要採取光纖與銅纜混合 (Hybrid fiber Coaxial、HFC)的網路技術架構,其中以DOCSIS為標準的Cable Modem上網,為大部份有線電視業者所採用。DOCSIS 3.0是藉由數個RF頻段綑綁 (Channel Bonding),可提供160Mbps高寬頻上網;EoC技術 (Ethernet over Cable)則利用進家戶這段CATV同軸電纜,業者通常採用PON+EoC方案,亦可提供160Mbps上網速率。部份業者已試行採用或規劃營運,國內業者皆可提供此二種終端設備。
近來RFoG技術 (Radio Frequency over Glass)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其訴求可與現有的HFC網路並存,分享同一個頭端、執行系統與DOCSIS技術,可相容搭配PON被動光纖網路,RFoG可讓光纖網路更靠近用戶,讓業者在網路升級同時,可保留原有的DOCSIS系統設備,國內已有傳送/接收器生產技術,可提供CATV業者測試營運。
我國有線電視業者正朝整合影音、數據、語音提供全方位服務,除持續升級既有網路外,也積極找尋適合本身的寬頻技術架構模式。不同的接取網路模式,除影響投資結構成本之外,對於整體的營運發展模式、策略、銷售與獲利都有長遠的影響,業者決定寬頻網路架構前,宜慎審評估;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正結合國內業者積極推廣國產寬頻接取方案,希望借重國內技術能量,協助有線電視業者提供用戶更穩定、更高速的網路服務品質,業者亦可多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