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6.04/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多個媒體觀察學社上午聯合舉行記者會,質疑旺旺集團把相關媒體當成私人工具,新聞專業及倫理淪喪,失去社會公器角色。

 

近日來,旺旺集團相關媒體「中國時報」、「中天」與「中視」大幅報導、評論該媒體集團由台商旺旺集團購併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行政處分的新聞,引發注目。傳媒學者認為,願意報導自家事務涉及公共政策的部分,原本應肯定,但旺旺集團把好事變成壞的示範。

 

他們指出,中時集團對NCC一面倒的不平衡也不理性批判,甚至涉及人身攻擊,顯示這樣的跨媒體集團一但成形,其力量確實龐大而缺乏相對約束力,坐實NCC原先的憂慮;其次,旺旺集團入主三中後,以「集團作戰」的方式,透過旗下所屬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一言堂的作法,以使旺旺集團等相關媒體成為私人御用工具,新聞專業及倫理完全淪喪,已經失去社會公器的角色。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由中時旺旺集團一面倒的批評、人身攻擊,可看到兩個非常嚴重的現象:旺旺董事長蔡衍明確實不適合擔任社會公器、媒體經營人,一個媒體經營人應該讓三中議題討論上,回歸公共討論的本質;而這種排山倒海的批評,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原本立場出現搖擺,可見媒體壟斷上言論的可怕。

 

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洪貞玲說,三中吝於給反對意見一點點空間,言論的偏頗嚴重,三中認為NCC對於跨媒體集中過度憂慮,但從旺旺回台上市後,三中正面報導、中天、中視董監事變更案負面批評,可見跨媒體報導過度集中已經是現象而非隱憂。

 

多個媒觀社團呼籲旺旺集團所屬媒體立刻停止公器私用,回歸媒體公器本質,讓不同意見在三中媒體平等對話,否則將發起抵制運動,拒買、拒看三中媒體,同時拒絕消費旺旺集團經營的餐廳、產品。

 

全文轉引自: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IT 的頭像
    CBIT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

    C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