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3/電子時報/記者林宗勳/台北報導】
台灣有線電視推動數位化已有多年,不過由於硬體建置確實需要時間,因此到了2009年台灣的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業者(MSO)才開始向市場推動布局,不過目前時機恐怕仍非最成熟的時刻;業者表示,由於數位化最大的市場之一,在於提供高畫質(HD)的節目內容,但是台灣卻缺少HD自製節目為後盾,因此能否讓有線電視數位化從此起飛,恐怕還有不少變數。
有線電視業者指出,台灣在類比訊號時代就已經有逾100個基本頻道,導致憑藉廣告維生的頻道、內容業者,必須控制製作成本以達到生存的基本條件,因此節製作走向精簡,例如成本相對較低的談話性節目便成為主流型態之一,至於較高成本的戲劇等節目,則可見已經多採代理方式引進台灣市場。
因此有線電視跨入數位化、HD時代後,業者認為,缺乏較高水準的HD自製節目,恐怕仍是影響市場發展的關鍵,代理自海外市場的頻道,由於具有一定的成本、市場接受度也較難以預測,業者認為,政府應該投入預算扶植本土型自製內容業者,對整體產業才會有所助益。
至於政府對於有線電視數位化的政策走向尚不明朗,也是影響發展的原因之一;據了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第1屆委員任期時,曾訂下2013年須完成有線電視100%數位化工作的目標,不過第2屆委員則傾向以修法方式推動;業者指出,NCC修法應明訂目前類比訊號中止播送的日期,才能讓數位訊號進入每個使用者家中,同時也消除違法私接戶的現況;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發展僅在起步階段,後續則仍有待觀察。
全文轉引自: http://www.digi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