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9-23/聯合晚報/A6/焦點記者唐孝民/特稿】

 

國內有線電視發展已面臨瓶頸,數位化腳步停滯不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市場經濟規模過小,無法吸引更多的資金投資,為市場注入活水,調整現有的經營區限制,開放全區經營,擴大市場經濟規模,或許才能打通數位匯流的任督二脈。

 

經過數十年的市場競爭,有線電視的硬體建設已臻成熟,但內容部分卻始終無法突破成長,究其主因,就在於現有的一區一家 (全台51)現象,系統業者成為市場主導者,坐收固定利潤,無法吸引內容提供者 (頻道商),提供更高品質的數位內容,市場欠缺良性競爭結果,自然抑制數位匯流的進程。

 

當年未畫分經營區前,全台共有600多家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系統業者,優質頻道成為市場的主流,系統以提供優質頻道進行市場卡位,內容提供者願意打造高品質的頻道,吸引系統也吸引收視戶。但隨著系統市場卡位的落幕,5大集團(MSO)各據一方,頻道商身價由原本的洛陽紙貴,成為系統業者的砧上魚肉,削低利潤的結果,也削低了內容供應者繼續投資打造優質頻道意願。

 

打破現有的51區經營區限制,開放全區經營,不但同時打破了現有MSO相安無事的局面,擴大市場經濟規模,亦可引進新的市場競爭者,有新的刺激,有線電視市場不再是一灘死水,數位匯流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隨著經營區開放,可預見在新的競爭下,「內容」將再度成為市場寵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IT 的頭像
    CBIT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

    C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