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3.19NccWatch媒體公民行動網/程宗明撰】

 

電信國家型計畫辦公室成立於  1999 年,當時即以「無線通訊」與「寬頻網路」兩者為開發目標,經過十、連續兩期五年的發展,面對激烈變革、消長的通訊傳播市場風貌,今以2009 年為界,作一轉折並再起。本次結案成果,兼具回顧與前瞻意義。

 

台灣電視界,長期從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建設與應用,逐漸與此一發展有所關連,於2006 年開始執行 DVB-H 手機通訊之發展,始有緊密的結合  (此為國家型執行計畫項下之一稱作「數位視訊平台傳輸發展方案」,由 NCC 負責規劃執行)。而這股匯流的契機,的確讓經濟部、交通部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高度關注。又自 2008 年起,此一數位無線電視網路之應用,終被列入優質網路社會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理想發展項下之一。於此,以公共電視為核心的電視產業,當從 2008 年開始,嘗試摸索在 UNS 概念下,無線電視的新定位意涵。 

 

本次展覽第一個與廣播電視業長久投入成果有關的,是基礎訓練部分,以教育部科技顧問室主持的「資通訊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為領航開展。這項計畫依據辦公室主持人之一:台大電信中心教授蔡志宏,針對此一發展政策之價值為文剖析如下:

 

一、數位視訊產業隨著匯流腳步,愈發與通訊服務平台整合,過去單純的設備生產知識,已不足以應變,而應朝向應用服務開發之高附加價值方向,進行知識密集教育;

 

二、 如此,現階段應強化「前瞻研發人才」的養成,以補足「應用服務系統技術開發與市場經營」之人才的缺乏;

 

三、在資通訊應用服務整合發展產業面貌中,總計有六個方向,其中「數位電視與廣播產業」與手機、無線通訊、寬頻、車載、家庭五大類並列;

 

四、而導入此一培育計畫,除了在正規教育體系中培植主力外,並與待業或在職人員培訓相互結合;

 

就此一資通訊整合面貌而言,採用歐規後的台灣數位電視風貌正是迎合趨勢的作法,而公共電視相關的實際開發經驗,也相當適合與此教學計畫整合,讓學校正規教育與在職培訓接軌起來。此項計畫的目標,就是對資通訊事業的理論與實務,有一完整的教材產出  (包含教學簡報、電子書、習題作業),作為培訓人才的使用。在本次展示中,可以看到公共電視的手機電視測試案  (2006 2007 的相關經驗,納入了教材,為一個合作發展案例,值得作為未來工程專業回饋社會的另一種展示,同時也更完整地  (軟硬體皆備實踐如公視法第十條第五項的規範方向:促進電視學術之發展,造福公眾。

 

手機計畫由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李仁貴領航

將公視的實測經驗納入在本次展示區中,十分有意義 

 

此一計畫的相關投入師資教授群,在 2007 年來拜訪公視之後展開合作,這樣的關係值得持續維繫與推展。幾位在那次拜訪中的成員,在此計畫內分工如下: 李仁貴、林丁丙:手機電視廣播系統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葉耀明:數位電視之應用服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楊仁萱:數位電視之傳輸技術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而相關成果都已經上網  (140.123.230.5),只要在大專院校任職的教員都能免費取得教材,供教學使用,散布產學合作的成果,NCC 也可嘗試從此一教育訓練專案中,提出進一步促進產業與公民對話未來傳播環境的可能。如下專案計畫成果頁面,展示資源之用途:

 

就實際開發面向來談,電信國家型計畫過去十年主要努力的目標為兩大類:「無線通訊」、「寬頻網路」。所以本次成果展覽就是以此兩大方針向外延伸,結合未來社會中的通傳服務系統建構之理念。在這其中,有幾項發表值得我們觀察:

 

為建構高畫質影音媒體體系的技術研發,包含以下五項計畫:

 

(此圖為利用 E 頻段傳輸 HD-SDI 訊號展示

而為未來行動與寬頻系統上,建構視訊服務的構思與研發有以下數項: 

 

在電信十年計畫總成上,我們看出無線通訊與寬頻網路之交集,對無線電視之未來提供了定位的座標。從寬頻通訊需求內容來看,高畫質視訊的確為傳輸流中的高附加價值物件,所以相偕提出承載的需求,而生產內容的電視界,可以好生利用此種結合的契機。但從行動通訊未來需求看待,無線電視的單向廣播,反而是無線傳輸中更為忽視的一塊,原本有無所不在、無須分享頻寬的無線廣播電視,如今隨著無線通訊頻寬不斷增大,處理效率增高,相較之下,無線生活中的廣播電視地位更加模糊。

(如果 DVB-H 不能存續下去,無線廣播在無線通訊應用中將進入左方之黑影

 

(4G 時代傳輸效率已達 1Gbps,行動中也有 100Mbps,成為無線寬頻的真實對手)

 

所以在十年總結後,接續展開的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  (NCP)  的定義下,無線電視可以佔有何種角色,需有構思謀略。NCP  計畫強調就是朝「研發寬頻接取、通訊軟體及平台、應用服務等」目標發展,以實現 BMW (BroadbandMultimediaWireless)  之行動新紀元。在這其中應用服務比重增加,電視產業有機會結盟;但無線寬頻家族之一的無線電視,接續如何成為無縫隙建構之一部分,需要一些著墨與策劃來主動出擊。

 

我們直接進入 NCP 規劃方案的草圖中進行瞭解,發現至為關鍵之子計畫有二:「法規環境研究」、「應用服務平台研究」。在目前的草案規劃中,此二類牽扯出與傳統無線電視產業相關之議題有以下數項  (以下圖示皆取材於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的公開資料)

 

一、法規環境部分,對於未來五至十年的頻譜需求,需有相互瞭解與規劃必要。其中Ultra Wide Band (UWB)  等類的無須執照性質的短程無線傳輸與現有無線電視之需求,如何協調  ( White Space 爭議),應該有一連動性的研究;此外 700 MHz 的頻段使用如何重新設計,是否包含 DVB-SH (衛星與廣播手機電視整合系統在內,也可作一討論;

 

二、在法規環境另一重要層次之匯流政策部分,則提到匯流的範圍牽涉到的「廣播電信化」發展方向,這其中包含了行動電視之管制、產業水平化、以及所有權、本國節目保護政策;這些環境的評估,對於電視邁向新數位時代的定位十分重要,而公共電視也應有相當研究貢獻於此;

 

三、無論是「法規環境」與「應用服務」研究規劃中,都有針對異質網路之間連貫意義,作規範與技術準備。此一異質性網路,透過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整合完成,讓未來不同終端使用  (手機、筆電、視訊都能接取客製化的多媒體服務。如此無線電視數位視訊  (DVB-T),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是否與 DVB-H IP  結構整合?都是重要的議題;現階段 DVB-H 的發展不如市場之預期,只達到全球手機用戶的 1%DVB-T 是否才是一個替代的選擇值得關注;

 

四、 由於現階段 IPTV 環境下的新媒體,在 Must Carry 原則上都未能確立;因此國家整體資訊建設開發項下,如不預留空間,讓整合系統中有公共服務資訊的嵌入,而完全讓市場議價上架系統主導,則是一大疏失,有必要在此努力建言介入此一考量;

 

五、 而以應用服務面思考,目前計畫由 IMS 整合觀念讓 Fixed Mobile 兩類媒體整合,使廣播網路與電信網路技術匯流  ( Mobile IPTV 技術),以致相應發展在通訊軟體平台上,驅使終端可能整合一系列接收模組,包含 DVB-H 之廣播電視在內  (IPDC OMA BCAST)。於此,以目前國家計畫已經投資二年在公共電視進行研發的前提下,應該於未來規劃中納入這個既成與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公視體系,共同合作。

 

以上相關建議,當於今年 2 10 日通過 NCP 規劃書之後,開始由關心公共廣電未來發展的人士與團體,積極提出與瞭解,探討如何整合入這個五年期的國家發展計畫。總之,電信十年計畫成果當為基礎與契機,針對快速變遷、產業挑戰、以及行動生活受矚目的年代給予定位,公共廣播電視也當視為一個基層產業概念,持續努力進入這些公部門的投資,讓未來傳播生活規劃更展現多元與公益的面貌。而 NCC 作為國家型計畫執行部會之一的角色上,應在法規環境與平台試驗開發上,增加投入並設定廣電業者進入的機會,使得無線寬頻中呈現有文化、有內涵的流通。 

 

參考資料:

《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簡訊》,創刊號,2009 3 月。

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2009):《通訊軟體及平台發展示意圖》。

NTP  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  (2009):《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十年有成全程結案成果展展場手冊》。

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2007):《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後續規劃-法規環境規劃》。

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2007):《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後續規劃-通訊軟體及平台規劃》。

Karim Taga, Christian Niegel and Lars Riegel (2009). Mobile TV: Tuning in or Switching off? Boston, MA: Arthur D. Little, Inc.

(作者程宗明為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