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5/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整理】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
很多人一直追問我們和中國移動的合作,其實這是件很單純的事。外資本來就可以投資台灣電信事業,現在外資持股台灣各家電信業,股權都高達30、40%,中國移動投資我們12%,再回中國投資,是很簡單、沒什麼了不起的。
企業聯盟本來就是長期的布局,我們和中國移動的合作就是。台灣有3G經驗和很多的軟體經驗 (註:中國大陸今年1月才開放3G業務),就像之前母親節,許多手機服務如鈴聲、MMS簡訊等台灣都有在做,這是我們的優勢,與外資 (陸資)合作是希望能夠帶動台灣通訊產業軟硬體的附加價值,從2300 萬人的市場拓展出去,我強調,帶動台灣產業到中國去,比中國到台灣投資還重要,(讓外資入股)這是很好的現象。
其實外資本來就有投資我們,只不過中國移動想要正規的來進入台灣市場,但目前還要經過6月股東會通過後,才能向有關機關申請,今天不通過,等明天,總會有通過的一天,我希望今年做成最好,但也有可能要等明年,明年做不成,也許中國移動會改變策略也不一定。中國移動如果不要等那麼久,透過QDII進來也可以。
我是以很正面態度看待此事,我們不是自私,是看大體,沒有什麼事情是講不通的。
現在因為金融風暴,全世界景氣都很低迷,就只有兩岸間很蓬勃,這是一個好現象,而兩岸之間的經濟互動帶動經濟復甦,將來是更重要的。
現在美國正在做銀行業的壓力測試,反觀台灣經濟也要度過金融風暴,其實台灣金融架構是沒問題的,台灣很好,可以突破一切;我們有很好的管理團隊,例如發放消費券的政策,是很好的政策,其他國家都在學,還有稅法的改變和兩岸開放旅客來台等,又如後者,反而是我們自己沒準備好。對於兩岸交流,我們應該少談政治,多談經濟,That is the key(這就是關鍵)。
兩岸電信產業》牽手把餅做大 資金不是重點 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執行秘書兼發言人劉莉秋: 中國移動入股遠傳,從產業上的觀點來看,簡單一句話,台灣電信業者並不是以資金為考量,對岸大型的電信業者也不見得對台灣這塊小的電信市場會有興趣,台灣電信業者是希望透過策略合作,著眼在搭著合作便車去開拓國際市場,希望能把餅做大、抓到商機。 為什麼台灣電信業者要把餅做大,目前台灣電信已達101%的普及率,即便我們有很多的創意,但因為單位太小,2300萬人口扣掉老人、小孩,再剔除不常使用電信加值服務內容的族群,真正使用電信內容產業的人數大不了50至60萬人。 而與台灣同文同種,都使用華文的大陸市場非常大,目前總行動人口達4.6億人口,但行動通訊市場只佔48%,中國移動可說是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公司,其涵蓋的市場是台灣通信市場的12倍至13倍,就算把遠傳全賣光,所有資金投入中國移動,也不到人家的2%。 我們比大陸早開放3G服務 (大陸是今年1月7日才開放),目前他們只有領到牌照,也還沒開始建置,還有WiMAX發展,大陸固網普及率只有28%,他們都在參考我們的做法。 台灣優勢在於我們的經驗,電信業透過策略聯盟或換股,大陸電信公司希望換到我們電信基礎建設的經驗、軟體的創意,而台灣則希望能換到廣大的市場商機。 電信業去到中國大陸能做什麼?中國移動在大陸已擁有第一類電信的廣大市場,台灣產業主要在第二類電信的開拓,例如來電答鈴、語音服務等的設計,雙方的合作,目的要建置一個「數位內容合作的整合平台」。 大陸對台灣的流行文化是非常感興趣的。大陸也曾和日商Docomo、NTT,或新加坡SingTe 合作,但都不及與台灣文化的融合性,台灣歌手周杰倫、蔡依林、S.H.E唱出的歌曲,他們聽懂歌詞的意思,且非常崇拜台灣流行文化,很快就能引領大陸年輕人的喜愛,從流行文化推出的加值服務,比起推動廣電產業可能涉及更多政治的因素,電信產業是比較好的切入點。 台灣的電信業者只要能夠透過和中國大陸的電信業者合作,就可以發揮產業火車頭功能,帶動各項軟硬體產業像數位內容、手機裝置等硬體產業就可以一同去大陸發展,例如iPhone在台灣就和中華電信的Hami包裝在一起,只要內容包裝在介面上使用,讓消費者很快能上手,軟硬體在大陸發展的市場是很大的。而像台灣的宏達電等品牌手機,也能夠一起和電信業者開發大陸市場。 其實中國也在做數位平台了,例如中國移動在四川設一個音樂平台的研發地,一次投入好幾百人下去做,不但來電答鈴有源源不絕的音樂庫,還可蒐羅大陸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歌曲,他們正在試,而台灣就是希望能夠趕快切入,在沒有政治政策下,電信產業肩負起火車頭的使命,突圍大陸市場。 台灣的優勢在於民主教育下,多元思想的創意發展,以往因市場小,有再多的創意也就只有在台灣這塊土地的這麼些人使用,久而久之扼殺創意、扼殺台灣研發人才,台灣的發展對大陸而言是很好的觀測站。
兩岸電信產業》只要費用降 舉雙手贊成
科技業江小姐:
我是屬於加值服務重度使用者,以最常使用的來電答鈴來說,每月除月租費,下載一則又要另行付費,我每個月都要更換4至5次鈴聲,單月光來電答鈴費用就要破百元,老實說只能用坑人來形容。
因此對於外資來台投資電信業,若能造成使用費用降價,我十分贊成。以最多用戶的中華電信來說,仗著單位使用量就把價格拉高,而其他電信只要比中華稍低,就覺得是優惠,但其實相比他國,台灣的使用費用一直都不便宜。
所以只要未來平台的品質有台灣80%穩定,我就會使用,但使用者自己也要有心理準備,其提供的服務可能有20%的缺失,再來只要雙方對於對方在異地的策略聯盟或股權有所規範,我是舉雙手擁抱,歡迎未來兩岸的電信有進一步交流。
兩岸電信產業》整合新平台 內容更多元
中和吉貿旅行社游先生:
台灣與大陸電信業者要將數位平台整合,以後有共通數位內容可以分享,好處是未來內容更多元,讓消費者選擇更多,同時也應規模經濟產生後價格可能更低廉。
現在服務是一則一則的賣,也許未來價格變低會讓使用者變多,但使用率不一定會變高。對於像我一樣比較少使用加值服務的人,那些服務很像「贅肉」一樣,不是最主要的,又多花錢,因此就算價格變低,還是不會吸引我去用,況且削價後品質不一定好,反而令人擔憂。
我覺得二類電信恐怕以後會變成「吃到飽」時代,就是企業用低廉的價格,固定給予多少數量的服務,預期可能會包裝在每月的固定費用,讓消費者強迫消費,平常就有使用加值服務的人也許會很開心,但沒使用的人就得被迫付錢。
我依舊認為降價並不是對消費者最好,就像LV名牌包變便宜就沒有它的價值,民眾也不會因為變便宜就一次多提2個包包。
全文轉引自: http://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