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蘋果日報20090619日】

喧騰一時的旺旺中時集團事件,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CC)即將正式發出公文之際,不只出現了兩場聲勢浩大的記者會,隨即也有了良性的發展轉折,令人欣慰。

整起事情的開端,或許在於日前旺旺中時集團申請中視、中天負責人變更一案,NCC決定有條件通過,這種方式是否有法源依據頗有疑義。但是旺旺中時集團立刻大動作反撲,包括以集團之力砲轟NCC、刊登廣告點名批評三位NCC委員等,結果引來媒體監督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對該集團的媒體給予退報與拒看的反制。

 

產官學情緒化對抗其後,旺旺中時集團寄發存證信函,要求曾發表對其不利言論的學者與記者道歉。此舉立刻引起傳播學界的強烈關注,政治大學新聞系馮建三教授等人號召連署,希望旺旺中時集團尊重言論自由並以理性溝通取代先前舉動。此一連署在短短三天就吸引了將近150位傳播學者參與。在此同時,三百多位傳播工作者也連署表達其關切。

 

回顧來看,NCC、旺旺中時、媒觀團體三方,在此一事件的立場上各有其合理性,但方法恐怕都未臻完善。NCC委員有意展現理想,本為好事,可惜未能優先推動立法,依法而治,並且在事前事後亦未能積極與業者溝通。旺旺中時集團表達強烈抗議,捍衛自身權益,也屬應該,可惜不思正常救濟管道,粗暴反擊更徒留公器私用與媒體集中與打壓言論自由的反感。至於媒觀團體,對監督媒體責無旁貸,但或許能有其他作法,而不是直接呼籲退報拒看,手段既超越比例原則,也難有具體功效。

 

傳播人多數知道,傳播這個名詞的英文也可以翻譯為溝通,其字首的拉丁文原意則是「建立共同性」,因此傳播領域,正是溝通與建立共同性的領域。然而,在這起本來可以理性討論的公共議題中,卻見到參與這起事件的傳播領域產、官、學三方,都未能主動出擊串起對話管道以展現溝通誠意,反而紛紛捲入了近乎情緒化的「零和對抗」。傳播界不願溝通,這怎不令人錯愕與惋惜?

 

在全球化與經濟不景氣中,既要本土化又要度過寒冬,這是台灣傳播領域面臨的艱難課題,急切需要產、官、學各界同舟共濟,正因如此,當前的對立難免讓台灣「輸很大」,令人高度憂慮。

 

所幸,NCC在後續發展中頗為理性自制,這次馮建三等傳播學者的連署主張也極具溝通善意,更難得的是,旺旺中時集團負責人蔡衍明先生快速釋出善意,主動登門拜訪召開記者會的傳播學者,終於讓人看到原本「輸很大」的對立困局,已有極好轉機。

 

當然,整起事件仍有許多爭議未解,包括NCC決議是否欠缺法源、媒體集團是否不利言論多元、旺旺集團是否要具體展現對新聞專業的尊重(甚至做到前東家尚有未盡的編輯室公約與工會等)、相關抗議者在批判旺旺集團時宣稱其向對岸官員「卑躬屈膝」是否也屬言論自由、以及媒體集團面對刺耳言論是否適宜動輒訴諸司法等。儘管如此,只要面對面的溝通之旅已經展開,取代了原本的零和對抗心態以及司法訴訟手段,終究可以溝通出最大共識。

 

建立長遠互動機制我們期望看到在蔡衍明的破冰之旅後,NCC也能主動積極尋求與產、學各界對話與溝通,甚至商討如何建立長遠的互動機制,如此一來,這起事件才能從危機變成轉機,進而讓原本的產、官、學對立「輸很大」,變成各界一起攜手並進,為台灣傳播發展創造全贏!

 

賴祥蔚為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所副教授、莊伯仲為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